web analytics
mMK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很不想花時間,但奈何不喜歡上人辦公室或在電話傾,就還是寫了段東西,答文化現場編輯所提出的:如果你不熟習舞蹈裏的肢体語言, 你又可以從甚麽角度講?的問題。

其實關於我寫舞,我多少覺得,其實是和作品的對話,最好當然不要稱作舞評,或可說就是有關舞蹈的文字論述(自我中心而言,什麼也是萬物註我?),我確實不熟習舞蹈裏的肢体語言(因為我根本想學又沒心機學),但為舞蹈手扎(雙月刊)寫了幾年,方法(若有的話)早有了.(得舞蹈圈頒給我的獎,反是次要,純因他們圈實在太少人寫舞了,而且提名我的,好像是個半舞圈的人而已)但正如春江長期叫我keep住寫的理由,他們同需要是圈外人不同角度的意見).

但那天跟過往在康文署舞蹈組的朋友woonie看節目,在節目前吃飯時聊聊,不知是否woonie離了該職,其言果然不再pr導向,我才被提醒發覺自己也把舞評看得太有需要了,看舞者其實根本不一定要看文字.至於把肢体語言用文字描述來寫文章,其實早就不一定是舞評(或我應說有關舞蹈的文字論述)很必要的東西.(祗少連我上過american dance festival的dance critic workshop也不見任何這方面的強調,maybe除了jowitt那一課),描述肢体一來要字數,卻又笨拙,用專業字眼壓縮,其實對一般讀者又可能會產生障礙,對推陳出新的當代舞而言也有失真.

那我到底從甚麽角度講舞?
我其實根本就不相信有什麼一門既有的成法去論藝術,正如muse中的女人濕地評論,就觸到了少許舞與劇間的老問題,舞或者根本不必框在舞來談.因此,我想我的辦法,就是回到我接收到什麼,我個人關心編舞者放在其中的什麼,他們給我帶來什麼思考,至少,以作品啟發觀眾,我希望,那才是藝術家創作時的關心嘛,肢体語言不過是舞蹈的手段之一,我當絕對不希望那是舞蹈的全部.否則,我的確也沒什麼興趣寫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