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analytics
mMK: poor
顯示具有 poo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poo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

這輪間歇在看ranciere的the philosopher and his poor,唔想一跳就到the risk of art的章節,於是嘗試拿出其實早已沒甚的耐性,但ranciere在書中首幾章都是在針對plato對職業劃分的社會秩序,讀過strauss,其實也知這些意味什麼,進度不理想,又開始想跳讀,好彩終於捱到小資產階級出現.於是在想究竟ranciere的紅,原因在那裡?踏實?就是因為ranciere看了大量過去工人階級的文獻?布迪歐當年也是被人們讚有數據,夠紮實!布迪歐其實反會撐很多社運,ranciere我反而少聞.其實我由最初看ranciere,第一直覺反而話我知,ranciere的強項不是踏實,而是有足夠的陌生體系,讓學院人馬又炒作一輪.好處是ranciere這一套術語,有正氣十足的le tort(wrong),吻合香港(談不上政治)的police,意味著理論界都覺得社會壞得批判立場要加碼.
若果<<文化現場>>因為又得罪了權貴而要像<<打開>>摺埋,我會建議結束前,也來一個打開結束時搞的窮專輯.那時,我想我會看完了ranciere本書,可以來增興.

2008年5月29日 星期四

唔專心做野搵錢,今天得知,這世人都再幾難去讀書了,
開始懶理而續穿破襪,想著tempo於我是否變得奢侈.這樣寫是否濫情.
不過是把看到的東西靜靜放在心裡.
就在那因設計師乘飛機而得的短休間,
我忽然想把事情都一一記錄下來.
沒有力氣參與惱人的戰爭,卻心裡盤點計世界裡的每個小窩心和傷害.
一個婆婆趕菲傭推快點輪椅,阻止她與朋友傾談.
另一次一個婆婆提她的菲傭穿多件衣免著涼.
在一個區議員以綠化之名大大隻字驅趕回收廠,
旁邊的陶君行是張叫你到維園參加六四燭光晚會的沉調海報.

那天幫友人拿東西,路經圖書車,就借了本陳映真,想細嚼,大概是陳光興勾起的想像,又想回味在大趨勢看到陳界仁那些錄像的淡淡然傷痛.
接在舊書店找到最後缺的一期青文評論與有陳映真訪港的一期八方.
剛才拿本陳映真落街,卻在信箱收到那天打到編輯部才寄來的文化現場.談到青文說經營面欠了人談,這確是商家而不是人話.反是期刊中有篇朗天的文,說社會意識現成了潮流,我無言以對,不是錯,卻確是個讓我迷茫的現象.昨晚才見港台一個訪問julian的節目.但面對社會,文化現場般對於藝術商業的討論,真的跟談包殊般僅是淺涉,遠不及打開那同樣專題的水平深度.這就是其定位?下一期還是政治添.
忽然很想幫黎健強寫篇專欄(雖不知專欄是否還健在),談藝術與商業,從art fair扯起,雖然我留了在那裡大約十分鐘也沒有.(若說我們沒有了評論,確實,我站在那朱德群畫作前,見不到點我寫其時的描述有多少的對應.)我若動筆,我想我最想寫的,應是對於藝術商業化成見的平反,成見作為過去如是想,現在如是想,不一定就是錯.一些商場show很成功,因為售出幾多作品,我對有文章有如此立場的確很失望.第三種文化人說法很新鮮嗎?那天讀curating with light luggage,就碰上把藝術視作主要是權貴和批判者力爭和磨合之場所,這從來也是如此的說法,但不如是打算,我們除了可以在心裡默數痛陳外又能如何.我還要再多讀幾多番千篇一律的石定豪訪問?平衡,好像經已是我們社會新的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