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analytics
mMK: hijack
顯示具有 hijack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hijack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dr17整容比賽,你參加左未?投票左未?

2008年8月22日 星期五



2008年8月14日 星期四

華叔也騎劫?

近日,時代廣場辦了中國當代藝術家隋建國的展覽,我們除留意到藝術家早前在訪問就個別展品說出了一些對於中國辦奧運的異議聲音(《經濟日報》7月30日)外,更使我們訝異的,是其在二樓大堂中展出的兩座雕塑,造型上讓我們沒法不立即聯想到《國殤之柱》。

在關連的出版文獻上,自然沒有此一解讀,但我們並不以為事件的意義該單向「作者意圖」深挖,反覺得內地藝術一日仍處於政治監控下,藝術家有否「隱微」意圖的模糊性就堪供玩味。另而正是現時這種商場展出情境和場景的出人意料,我們感到反而可以讓市民從單一化的消費場所中、一般詮釋的被動性中,突然跟文化藝術與政治打個照面。

由此出發,我們幾位對於何為「政治藝術」感興趣的本地藝術工作者共同商討可以如何把這經驗強化,讓這種聯想詮釋在人們腦海發酵。從市民喜愛在藝術雕塑前拍照留念的觀察基礎上,我們想到找來司徒華先生為跟兩件雕塑拍一幀照。我們相信,由於支聯會主席司徒華這香港民運界的長輩過往為《國殤之柱》出過的每一分力,其於現場出現、進行拍照的活動,及至帶其肖像的現場照片,都會是合適導引人們進一步去把那兩雕塑跟《國殤之柱》並置聯想的觸媒,讓大眾在日常生活無政治介心下,釋出他們的自然聯想、以及彼此對此疑竇的討論,讓人們從而思索政治和我們生活的實際距離,最終將藝術與政治關係正常化看待。

在得到司徒華先生的積極支持及支聯會同工的熱心協助下,我們在剛過去的十二日進行了拍照工作,更使我們喜出望外,是司徒華先生給展覽道出的一些精警的按語及個人聯想,使我們可以製作一則 youtube短片遲些與大家分享。

最後,我們希望大家也能夠把自己過往在《國殤之柱》前所拍的照片,或是在時代廣場那兩疑似《國殤之柱》的隋建國的《物體一號》作品前拍下的照片email來savepublicspace@gmail.com,讓我們建立一個兩者對比的圖像庫。位於時代廣場的隋建國的展覽到下星期十九日便會完結,要看就要快速行動,選擇這個星期六順道來看亞洲民眾戲劇節協會下午二時開始的「藝術家奧運會」活動,未嘗不是個好安排,到時我們會備有鮮花束作為大家拍照的道具,但更歡迎大家想出不同騎劫作品詮釋的方法,拍照留念。

在此再次感謝所有參與出力者,尤其司徒華先生,祝望其因參與民間電台關於六四特輯廣播而被選擇性(的違憲)檢控得以早日撤銷。(通過這次小型活動,我們也希望文化界一些對於支聯會活動形式抱有微言的朋友,可以稍稍改觀,設想出更多合作的可能性,共同推動社會的民主運動。)另亦借此場合,對於早前為配合其對北京奧運發起關注中國人權的「橙色運動」而希望來港把其創作的《國殤之柱》塗成橙色活動時卻無理被拒入境的丹麥藝術家高志活(Jens Galschiot),表達我們香港文化藝術界對其遲來的聲援。

相關資料:
程展緯的〈導賞指南:奧運商場〉(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0746)

程展緯更早前就展期橫跨六四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岳敏君的展覽的另一篇文章〈在時代廣場紀念六四〉(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0156),

曾惹來了時代廣場管理層向《明報》的抗議,引發獨立媒體、文化現場、國際藝評家協會等聯署發表了關注及捍衛藝術詮釋自由的聲明(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0198)。

高志活(Jens Galschiot)的「橙色運動」及《國殤之柱》資料(http://www.aidoh.dk/?categoryID=62)

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

五條中華鱘來港死了一條,使我想到那天在時代廣場聽民間電台做節目談六四時扯到奧運火炬香港區傳送至第64棒(龍舟 - 施幸余)就熄滅.
這也算是騎劫新聞運動?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又是產後抑鬱症?很沒有心機.(打開個blog,記起番單藝發局頒獎禮,就更是心再一沉.)
或者大概是osage的一些安排,打擾了原來部署,chris的動作,則令我十分的不快.又是一次的不被尊重.
覺得展覽還是ok,人卻已暫時心力付盡了.
在symposium上發難,是因我不忍心大家又空泛的去談香港藝術.既然提到realism,我就故大膽直講(唔係提)到一切都是resource作怪.
以前有人可以話,錢不該放到威尼斯但等我去埋先已是怪雞,
殊知鄰座策展人竟說威尼斯大部份作品不知如何閱讀,自己個show就唔同 更是好笑.
至於好像什麼才應在展覽場地出現的問題對我簡直是自暴其短.還是lawman後來跟我提起Ranciere的distribution of the sensible,真好心那些人學學雀屎扒去刨刨書,政治藝術(或甚至當代藝術)上開點竅.
一些另外的嚕囌,已寫到chie的blog就不贅了.

至於時代廣場野餐,也不覺得大家做得漂亮,不過是針對電台解決方向的一小異議上有點意思.騎劫比賽實在更糟糕,以錢作誘,單以兩個人作評審,大部份獎方向上已先入為主,針對死一個空間一班管理一班保安.
我們如何面向市民,管理保安跟媒體,我都覺得,不是集體行動我就不會如此反應.
ifc一趟對我也沒有了方向感,不過是做開做埋佢?借機開次會添.
至於昨天又被林嵐叫了去幫手在官觀家附近做作品,我很不耐煩,一來陪母親的時間又不見了,二來長氣的說話卻總是對實際執行交待不清,三是對於林嵐要我觸犯公園規矩卻不認這干犯面的態度很不滿.

大概,我唔知大家唔想碰政治,搞事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