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過家人飲茶,送了他們到康山復康中心,就沒目的的一路行,想起過去創作了一件作品,題為
those who do not have burning tongue, have burning soles.
上次已在筲箕灣的舊區打了個轉又轉,今天則一路向西走,走了大半天,看舊區,看舊書,當經過吉x島全是彩色卡通書包時,看到英皇道那些巨大廈一後巷書局15蚊個的背攜書包就開始感動,到在另一文具店看到兒時用的櫻花牌富士山臘筆一盒盒用保鮮紙包著才三元,還有陰影仍在當年學校迫學口琴時用的五線簿的同一封面,我真的有點激動.到北角走了上靠山的小街,見到是跟上次在筲箕灣見的同一類設計的唐樓,其中一些已拆或已成了地盤,很了依依不捨的上落了其中幾間的樓梯.在途中我亦想到,很多人拿了本雅明的arcades project,把arcades說為「(即現在的商場)」,於是就開展商場研究,(記得那次到巴黎,也走訪了其一arcade遺址,除有一高檔餐廳,另一通道被予了大學使用,其中一課室以本雅明為名),但其實我們更應以本雅明的精神,看一看香港的獨特發展,認真看一看那些比商場更有本土特色的舊大樓地下的室內店舖街.轉出海濱,又去了探望一下油街,回頭在藥房買了我區買不到的廁紙2排24卷,然後一路走,走到太陽下山了,到天后在生果舖買到室溫熟的牛油果,才甘心回家,在車上續讀我第一次看的舒巷城的小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