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國,文化政策遠沒有經濟政策那麼自由,而電影又不幸成為文化鏈條中最保守的一環.
這種情況直到一九九五年以後才逐漸開始改變,但誰也沒有想到能夠打破電影控制的是那些來自廣東,福建沿海的盜版VCD.
通過這些沿海地區的漁民曾經用木船為中國人帶回了索尼牌錄音機和港臺地區的流行音樂,十年後他們又用同樣的方法,從香港、臺灣偷偷帶回了電影。...到了一九九五年,中國南方城市突然出現了十家VCD播放機的生產廠家,在他們彼此的殘酷競爭下,VCD產品迅速降價...一時間...使一個中學老師或者出租汽車司機可以像一九七0年的江青一樣,在自己的家中舉行私人的放映活動。
起初,通過漁船從港臺走私回來的電影數量驚人但類型雜亂,往往在一堆拍攝於七十年代的香港功夫片中會發現《公民凱恩》、《戰艦波將金》這樣的電影,但總得來說,還是以香港商業片為主,...
一九九九年,同樣廉價的國產DVD播放機投放市場...盜版商開始提供比VCD時代更為精彩的電影。費里尼、安東尼奧尼、塔柯夫斯基、戈達爾、羅邁爾、黑澤明、侯孝賢,幾乎所有電影史最重要的作品都有了翻版。
即使是一部拍攝於一九一0年的影片,對絕大多數的中國人來說都是新的。那些傳說中的電影,那些曾經只知道他們支言片語的導演,那些一直以來以劇照的形式出現在畫報上的演員一下來到普通人的中間,這引起的電影的熱情是無法撲滅的。
...
大多數盜版電影的消費者都認為盜版行為本身是不道德的,但沒有人認為自己買盜版製品有罪。人們正沈浸在權力回歸和觀看盜版電影所帶來的雙重喜悅之中。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只要有郵局、有加油站的地方就有同樣有盜版零售商的存在。
刊於《賈樟柯世界電影特集》,頁00-07。
http://sunfai.blogspot.com/2005/09/blog-post_27.html
2008年1月3日 星期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